易思范

阿里、美团杀向万亿教育市场

头部电商

2020年08月28日

  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  魏宇奇

  2020年的疫情让教育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是线下全面暂停,线上补位;另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跨界选手,冲入了本就有些拥挤的教育行业。

  这种变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教育行业的热度再次升高。

11.jpg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教育行业共发生了113起投融资事件,虽然比2019年同期的167起下降了32.34%,但在金额上却高出了47.38%,累计达176.575亿元。

  与此同时,在本地生活领域捉对厮杀的阿里和美团,也将炮火对准了这片“高地”。

  8月中旬,钉钉联合支付宝推出了教培产品解决方案,覆盖招生引流、在线教学、教务管理、缴费收款、家校服务及办公协同等场景,为教培机构的管理、经营全链路数字化提供基础设施。

  美团早在与大众点评合并之后,就将双方的教育业务进行了整合。2019年11月,美团教育事业部负责人李亦兰又表示,美团未来三年要为行业带来1000亿学费。

  种种迹象表明,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用生态模式对垒美团的平台模式的打法,延续到了教育行业之中,二者一个选择做基础设施,一个选择做流量连接,在上个战场打的胜负难分的阿里和美团,会在教育市场分出高下吗?

  01

  教育市场从来都不缺巨头,本行业内的优秀选手新东方、好未来、跟谁学自不必说,一些互联网企业也早就盯上了这块肥肉。

  说教育行业是各大互联网企业眼中的肥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增长空间。据德勤预计,2025年中国教育市场规模将接近5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10.8%。

  这其中的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选择将内容作为进入教育行业的突破口,有些企业自研产品,有的则侧重于投资,也有少数巨头选择双管齐下。

  其中,网易的自研产品成绩较好,它旗下的有道(网易有道)已在美国上市。据其2020年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和K12业务的增速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采用自研和投资并举模式的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腾讯。

  腾讯的教育类产品包括腾讯教育、腾讯教育云、智慧校园、智慧幼儿园等,去年5月,这些产品被腾讯整合为腾讯教育品牌。

  在投资上,腾讯的动作不仅多,成绩也很好,其中包括在香港上市的新东方在线,以及VIPKID、猿辅导这样的独角兽。

  不过,阿里做教育的方式,与网易、腾讯不同。

  阿里入局教育领域并不晚,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淘宝同学”(后更名为淘宝教育),不过这个项目的用户群体,与电商关系密切,算是职业教育。此外,阿里也进行了多次投资,标的有VIPKID、作业盒子等企业。

  淘宝教育事业部总经理黄磊在接受36氪采访时曾坦言:淘宝教育是为所有的商家提供一个完整的生态解决方案,并不是自己跳进去自己生产袜子和裤子。

  阿里在教育方面的最新动作是,近日钉钉在杭州召开的“未来教培钉峰会”,这场发布会的内容明确的表明了阿里对教育行业的方法,以及对钉钉的定位。

  未来教培钉峰会的重点内容有两个,这两项内容体现出了钉钉做教育的不同之处。

  一方面,钉钉发布了招生管理、在线课堂和教务管理等多个工具型新产品;另一方面则是,钉钉同时公布了教培产品解决方案,这个方案覆盖了招生引流、在线教学、教务管理、缴费收款、家校服务及办公协同等场景。

  阿里旗下的支付宝和口碑,也在会上表示将为钉钉的教育业务提供支持。

  其中前者的支持体现在支付场景,支付宝新教育业务部产品总监王志伟在会上表示,“支付宝在钉钉全面开放了场景支付入口,如教培班级群收款和对公收款场景,用户可在机构的钉钉群快捷下单支付。连通支付宝后,钉钉教培产品方案“人财物事”中“财”这一环节的能力将得到有力补充,打通业务流和现金流的割裂。”

  口碑则和钉钉联合推出了招生引流解决方案,试图打造教培机构经营管理的数字化闭环。

  由此可见,从定位上看,钉钉旨在通过与阿里旗下的其他板块所构成的生态,为学校、教培机构打造完整数字化基础设施,这与房产行业中的贝壳十分相似。这也表明阿里将教育业务,分为了钉钉和淘宝两部分,并将前者的目标人群做了扩大。

  这在用户上也有所体现,根据钉钉官网的介绍显示,钉钉教育解决方案的用户既有C端的学生,也有学校、教培机构。

  阿里巴巴合伙人,钉钉教育负责人方永新的表态则更加直接,“阿里各个业务会形成合力,探索各种可能性。有了钉钉之后,很多业务可以进行联动,串联起用户的使用场景,通过钉钉统一入口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02

  美团做教育的姿势也与网易、腾讯不同,它的模式和阿里做基础设施的思路相近,二者都经历了先做职业培训,后做工具的过程。

  对于职业教育,美团推出了“美团大学”。今年4月美团大学发布了生活服务行业首个数字化人才标准体系,覆盖餐饮、零售、物流、美业、文旅等多个行业。

  在非职业培训方面,美团入局的时间点其实并不比阿里晚,在与大众点评合并之后,美团就已开始布局。

  2016年3月,在与大众点评合并不到一年后,美团就完成了教育领域的业务整合。彼时,美团及大众点评的双平台已收录 1500 座城市的超过 30 万家教育类品牌商户,涵盖 8 大门类。当时美团方面的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我们将与教育行业的合作伙伴一起努力构建 O2O 时代新生态。”

  不过美团的教育业务在这之后就陷入了沉寂,直到2019年11月举办的“GET2019教育科技大会”,美团点评教育培训业务部负责人李亦兰,分享了美团在服务教育行业及消费者的过程中看到的行业新趋势和变化,这项业务才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不过从李亦兰的表态来看,美团做教育的姿势与做酒旅、外卖等业务并无二致。

  在会上,美团总结了自身做教育的两个优势,用户的真实评价以及基于地理位置的LBS服务。

  对于前者,根据美团方面透露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团点评教育培训频道已经沉淀超过210万条用户评论数,平均每条评价影响666个同需求消费者。

  后者则被美团定义为,其教育业务真正的核心优势。李亦兰对此是这样描述的,“经过后台数据的观察,消费者很少会购买离家很远的学习服务,接近一半的消费者会选择离家3公里范围内的机构,多数消费者会在5公里生活圈内选择。”

  从大会的内容来看,美团的教育业务在经过内部整合与路线调整之后,初步确定了未来的方向,简单来讲就是做平台。

  之所以做平台,与美团既有的优势有关,这种优势是它同时掌握了有需求的用户和培训机构,辅之以与生俱来的连接能力,构成了这个模式的闭环。

  美团App内教育频道所呈现的内容,对此有着清晰的体现。

  目前教育业务在美团App的名称为“学习培训”,在内部并没有独立的一级入口,而是需要通过搜索才能抵达。从覆盖范围上来看,学习培训板块的内容覆盖范围广泛,体系繁杂。

  可见,美团的教育业务虽然在模式上选择了与阿里类似的“工具”,但美团的属性更偏向为品牌、商家导流。也就是说,美团在教育行业扮演的角色,在本质上仍然是“中介”。

  03

  从模式上看,虽然美团侧重做平台,阿里侧重做生态,但本质上二者都是“在同一个锅里吃饭”,目标群体有相当大的重合度,因此二者的竞争即便是在目前还不明显,但终究会在战场上相遇。

  只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团似乎又踏入了同一条河流。

  美团市值虽然已登上1.59万亿港元的高位,相比上市时的4038亿港元翻了三倍多,但支撑美团的支柱业务“餐饮外卖”,不仅没能跟上市值增长的脚步,风险也越来越大。

  在美团外卖业务中的商家和用户两端,其增速已经开始放缓,这在没有疫情影响的2019年体现的尤为明显。

  2019年,美团的交易用户数的规模虽然还在增长,但增速已经开始下滑。

  2019年,美团全年四个季度交易用户数的增速分别为2.85%、2.62%、3.12%、3.37%,不仅与2018年同期的5.27%、9.55%、7.12%、4.73%相比下滑明显,即便是剔除传统淡季(一、三季度),2019年的同期增速也是下滑的。

  站在全年的角度情况也是如此,2019年度美团的交易用户为4.5亿,同比增长12.5%,而在2018年时还高达29.3%。

  商家端也与此相似,2019年美团活跃商家数在四个季度的环比增速分别为0、1.72%、0、5.08%。同样将外卖淡季剔除,美团第二、四季度的商家增速,在2018年时还是13.33%、5.45%。

  一直以来,美团的核心都是流量,以外卖这一强需求为核心流量入口,辅以充电宝、共享单车等业务补充流量,在此基础上用酒旅、到店等业务提高毛利。

  也就是说,美团本地生活服务板块模式其实是流量平台,而在近期先后对饿了么、支付宝“变身”、拔高口碑的阿里,在这方面的模式则是一个闭环的生态。

  美团阿里在教育方面的竞争态势,与二者在本地生活领域的情况十分相似,其原因依然是一个选择做流量平台,另一个选择做生态,区别在于阿里在教育上选择用技术+产品协同作为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二者的教育业务还处于早期的投入期,远未到分胜负之时,但有两件事是可以确定。

  首先,于美团而言,流量优势固然可以让其躺着赚钱,但要想在这个万亿规模的市场中做大,挖到更多的金子,可以说是“难度不小希望不大”;阿里虽然选择了壁垒更强的生态模式,但操作的难度也更大。

  其次,虽然二者都实力雄厚,但在教育行业的根基都不深。因此,恐怕在教育方面并不会再次重演,二者在本地生活领域的焦灼竞争。这场战争的失败者大概率会沦为other,而胜利者在万亿规模、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面前,也无法一劳永逸。

+1

来源:投资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