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范

高校学术团体与核桃编程联合举办青少年编程实践研讨会

产业报道

2025年05月15日

  5月11日,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青少年教育分会主办、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基础与实验教学部承办、北京聪明核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教好课、写好书、引好路——面向拔尖创新能力的青少年编程实践教学研讨会”在清华大学隆重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NOI科学委员会等顶尖院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核桃编程等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编程教育的实践创新、教材建设及教学改革展开深度研讨,共同探索构建高质量编程教育体系,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

  一、产学研协同共绘编程教育蓝图

  据网经社教育台(EDU.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本次研讨会以“教好课、写好书、引好路”为核心主题,旨在搭建教育理论、教学实践与产业资源深度融合的高水平平台。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青少年教育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郑莉在致辞中指出:“计算机教育需贯穿青少年到终身学习的全链条,高校科研力量应持续向青少年编程教育倾斜,推动科技创新人才的系统化培养。”华东师范大学数据学院教授郑骏、北京大学副教授兼NOI科学委员会主席蒋婷婷等专家,分别从课程体系建设、信息竞赛人才培养等维度分享前沿见解,强调编程教育应从技能传授转向创新能力培养。

  二、校企合作赋能编程教研体系升级

  会上,核桃编程联合创始人王宇航表示:“当前青少年编程教育正经历从‘应试导向’到‘创新驱动’的转型,开放视野、实践场域与多元协作是关键。”今年1月,核桃编程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基础与实验教学部签署技术服务项目,共同优化青少年编程教研体系,聚焦“拔尖创新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及“科技特长生体系”三大核心领域。这一校企合作通过整合高校学术资源与产业实践优势,为青少年编程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专家共识:构建中国特色编程教育生态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新时代编程教育需以实践创新为轴心,兼顾理论深度与产业需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郑志宏提出,编程课程应融入跨学科思维,强化项目式学习;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华则强调,教材建设需平衡基础性与前沿性,适应AI技术迭代节奏。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陈明表示:“编程不仅是工具掌握,更是计算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需通过真实场景实践激发创新潜力。”

  四、结语:打造拔尖人才培育闭环

  会议闭幕式上,主办方宣布将建立长效机制,定期举办编程教育实践研讨会,推动高校、中小学及企业间的协同创新。郑莉教授总结称:“本次研讨会是产学研合力构建中国特色编程教育生态的重要起点,未来需持续深化教材研发、师资培训及评价体系完善,形成‘教学—实践—产业’的闭环培养路径。”核桃编程承诺将投入更多资源支持公益项目,助力偏远地区青少年平等获取优质编程教育资源。

  本次研讨会为青少年编程教育提供了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新范式,通过汇聚顶尖学术智慧与产业创新经验,各方将共同推动编程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为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储备奠定坚实基础。

+1

来源:网经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