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范

日本计划对小额包裹加税

跨境电商

2025年05月19日

  5月19日消息,近日,日本财政部已经开始考虑调整对进口小额商品的关税豁免政策,并对这些商品征收消费税。

  日本免税政策调整的背景

  据网经社跨境电商台(CBEC.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日本现行的进口免税政策规定,价值低于1万日元的商品可免征关税和消费税。这一政策在过去几年中推动了小额进口商品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进口小额免税商品数量达到1.6966亿件,总价值4258亿日元,同比增长5倍。这一爆发式增长与中国跨境电商平台Temu、Shein以及亚马逊等全球电商巨头的扩张密切相关。

  然而,随着小额进口商品数量的激增,日本国内企业的不满情绪也逐渐升温。许多本土零售商认为,跨境平台凭借价格优势挤压了他们的市场份额,导致市场竞争失衡。日本财政部的调查显示,国内企业普遍呼吁政府调整免税政策,以保护本土零售业的利益。此外,大量小额包裹的涌入也增加了海关的监管压力,进一步推动了政策调整的进程。

  全球范围内的小额进口监管趋势

  日本并非唯一一个关注小额进口商品税收问题的国家。近年来,欧盟、英国等主要市场也纷纷加强对小额包裹的监管。欧盟委员会统计显示,2024年欧盟进口的价值低于22欧元的小额商品数量达46亿件,较前一年增长一倍。为此,欧盟计划取消150欧元以下包裹的免税政策,并提议征收海关手续费,以缓解监管压力。

  法国和英国也相继表态,计划对进口小额包裹征收固定费用或取消免税政策。法国预算部长明确表示,手续费将由进口商或平台承担,而非转嫁给消费者。英国则考虑取消135英镑以下包裹的免税待遇,可能导致进口成本上升20%-30%。这些举措表明,全球主要市场正在逐步缩减小额进口的税收优惠,跨境卖家面临的成本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对跨境卖家的影响与挑战

  免税政策的调整将直接影响依赖小额商品出口的跨境卖家。以日本市场为例,一旦取消1万日元以下商品的免税待遇,卖家的综合成本可能显著增加。对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而言,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能导致需求下降,进而影响销量。此外,欧盟和英国等市场的类似政策变化也将加剧卖家的经营压力。

  另一方面,政策调整也可能促使行业洗牌。低价竞争策略的生存空间将被压缩,卖家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定价模式和供应链成本。长期来看,单纯依靠低价优势的卖家可能面临淘汰,而具备品牌溢价能力的卖家则有望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

  面对全球范围内免税政策的收紧,跨境卖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策略。首先,优化供应链以降低成本。通过整合物流资源、提高库存周转效率等方式,抵消税收增加带来的成本压力。其次,提升产品附加值。从低价铺货模式转向高性价比或差异化产品策略,增强消费者对价格的容忍度。

  更重要的是,卖家应加速品牌化转型。通过打造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溢价能力,从而在税收成本上升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例如,Shein和Temu已开始通过品牌营销和本地化运营提升用户忠诚度。此外,卖家可考虑布局海外仓,利用本地化仓储降低物流成本,同时规避部分进口税收问题。

  结语

  日本及全球主要市场对进口免税政策的调整,标志着跨境电商行业正从粗放增长转向规范化发展。虽然短期内卖家将面临成本上升和竞争加剧的挑战,但这一趋势也为行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契机。未来,具备品牌力、供应链效率和本地化运营能力的卖家将更有可能在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中脱颖而出。对于跨境卖家而言,及早布局品牌化和高附加值产品,或许是应对税收政策变化的有效途径。

+1

来源:网经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