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范

抖音开展“AI起号”专项治理行动

产业报道

2025年05月20日

  5月19日消息,抖音近日发布关于“AI起号”专项治理行动的公告。公告称,近期,抖音开展专项行动治理“AI起号”现象,重点整治利用AI生成低俗猎奇视频、AI生成虚拟外国幼儿教育专家教授育儿内容、AI视频账号售卖教程、AI账号秘籍传授、引导规避平台AI标注、转让销售AI虚拟账号等行为。在平台站内,累计清理311条违规内容,针对心x甜、向xAi同城流量、瑞xxAI智习室等15个严重违规账号进行了封禁。

  一、“AI起号”乱象:技术便利下的内容异化

  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AI起号”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快速生成视频、打造虚拟人设,以实现账号流量变现的行为。此次抖音点名的违规案例中,三类现象尤为突出:

  低俗内容工业化生产:AI批量生成猎奇、低俗视频,利用算法漏洞博取流量;

  虚假人设欺骗用户:如虚构“外国育儿专家”人设,输出未经科学验证的内容牟利;

  灰色产业链衍生:部分账号公然售卖“AI起号教程”或转让虚拟账号,形成黑产闭环。

  这些行为不仅污染内容生态,更可能误导消费者、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例如,虚假育儿建议可能对家庭造成实际危害,而AI生成的“完美人设”则加剧社会信任危机。

  二、平台治理逻辑: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

  抖音此次行动反映了平台治理策略的升级:

  技术识别与标注:通过AI水印、内容指纹等技术标记生成式内容,但违规者试图“规避标注”的行为增加了治理难度;

  规则细化:将“AI起号”相关售卖、教学行为纳入违规范畴,切断黑产传播链;

  跨平台协作:需联合电商、支付平台打击教程交易,避免治理“按下葫芦浮起瓢”。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AI技术迭代速度远超规则更新,例如近期“深度伪造”(Deepfake)语音和视频的泛滥,使得虚假人设更难被普通用户识别。

  三、行业启示:技术向善需多方共治

  抖音的治理仅是AI内容乱象的“冰山一角”。长远来看,需构建三层防线:

  平台责任前置:将AI内容审核嵌入创作工具端,例如自动拦截违规脚本或敏感关键词;

  用户教育普及:增设“AI内容识别提示”,提升公众媒介素养;

  立法与标准完善:我国需加快出台生成式AI内容管理办法,明确虚拟人设的法律责任。

  国际经验亦可借鉴,如欧盟《数字服务法》要求平台对AI生成内容进行风险评估,美国加州已立法禁止选举前60天传播深度伪造视频。

  AI技术本应是内容创作的“加速器”,而非扰乱秩序的“作弊器”。抖音此次治理传递出明确信号:技术应用不能突破伦理底线。未来,唯有平台、用户、监管方形成合力,才能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优质内容的创造,而非短视的流量游戏。在创新与治理的平衡木上,规则的完善程度将决定我们能否走向一个更清朗的数字未来。

+1

来源:网经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