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背带被紧急召回
又一款儿童热卖品出事了。
近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宣布召回多特(Deuter)旗下一款儿童背带系列,原因是其可折叠后支架支撑腿上的铰链可能出现裂纹或断裂,造成跌倒危险。
召回的具体儿童背带包括Kid Comfort、Kid Comfort Pro和Kid Comfort Active,这些儿童背带采用背包式设计,颜色有栗色和森林绿(型号3621221)、午夜蓝(型号3621321)以及蓝绿色(型号3621121)。背带背面印有“deuter”字样和产品名称,产品代码位于背带底部主储物袋内的标签上。
在2023年3月至2025年3月这两年时间里,该产品在REI和Bass Pro等美国商店以及多特官网、亚马逊等平台上以240美元至370美元的价格出售,共售出5080件。若全部召回,卖家至少损失12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80万元)。
目前该公司已收到13起有关铰链开裂或断裂的报告,不过好在暂无人员受伤报告。
对此,CPSC提醒消费者应立即停止使用召回的儿童背带,并联系Deuter获取免费替换儿童背带,以减少可能发生的危险。Deuter也积极采用“停止使用+免费更换”的策略,表示消费者可通过官网或授权经销商申请更换全新改良版背带,同时承诺将承担所有物流费用。
从品牌方来看,此次召回对Deuter的市场声誉造成一定冲击,作为拥有127年历史的德国品牌,Deuter素以“严谨工艺”著称,其儿童背带在欧美家庭中享有较高认可度。
然而召回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其供应链管理的质疑,部分用户在亚马逊平台上表示,“虽然信任品牌,但会暂时观望新款质量”。
从行业视角来看,此次事件再次凸显儿童用品安全监管的复杂性。
不同于成人产品,儿童用品需满足更严苛的物理安全、化学环保和使用场景适配性要求。例如欧盟EN 71-1标准明确规定儿童背带的小部件抗拉强度需达到90N以上,而美国ASTM F963-22则要求动态测试中模拟儿童滥用行为。
可以看到,即便是成熟品牌,也可能因供应链环节的疏漏触及法规红线。若不注意产品安全问题,很容易吃亏。
2、产品安全值得重视
事实上,儿童用品的安全问题始终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由于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危险的感知规避能力较弱,导致即使微小的产品缺陷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每年关于儿童用品召回事件数量惊人,召回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产品可能含有存在窒息危险的部件,可能存在已知易碎性,或者产品可能不符合安全标准。常见的包括儿童玩具、儿童家具、儿童服饰等多种品类。
就拿儿童玩具来说,去年3月,CPSC紧急召回Fisher Price旗下一款唐老鸭和黛西鸭塑料玩偶,因为这款玩具的头部容易脱落,如果幼儿不慎吞食,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险。当时品牌共收到3份关于该玩偶的事故报告,其中一份报告称玩具头部掉落在幼儿嘴里,非常危险。
今年4月,CPSC召回LaRose Industries旗下一款玩具套装,原因是这些产品含有树脂,在液态时吸入、接触或摄入后会引发不良反应,比如让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刺激或致敏。并且,树脂中还含有超标量的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违反了《联邦危险物质法》。
再来说说儿童家具,更是CPSC召回的“常客”。
就在最近,CPSC宣布召回一款婴儿可转换高脚椅,因为这款产品未安装安全带,且锁扣或插销可能失效,存在婴儿坠落的致命风险,再者是由于座椅和餐盘之间缝隙过大,儿童可能被卡住。
同一天,CPSC还召回了一款儿童安全门,因为儿童的躯干可以穿过门板条和侧壁之间的开口,锁定装置未完全啮合或门无法抵抗推出力,这些故障可能导致儿童因卡住和坠落而受伤或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意识到儿童用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平台们也在收紧监管。去年Prime Day大促过后,亚马逊就对包括童装、婴儿车、儿童安全座椅、奶嘴在内的多类儿童商品的CPC合规证书进行突击审查,并封禁了大批涉嫌造假合规证书的卖家。
总的来说,产品安全问题永远是重中之重,跨境卖家们在销售过程中需格外重视,否则一不小心就装了颗定时炸弹在身边。若不慎碰到产品存在现安全隐患的情况,也应及时配合相关监管机构、平台,做好售后服务,避免给品牌造成长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