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范

覆盖中国80%医生的丁香园怎样找用户

数字城市

2019年03月11日

  文/李天天   丁香园创始人兼董事长

  一开始只是想消除信息不对称

  丁香园最开始是一个很小的在线BBS,后来逐渐变成门户网站。从2011年开始,我们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做APP和微信端。

  丁香园是怎样来的呢?我在读研究生时发现,平时学习要查很多文献,很多同学得去图书馆翻过往期刊,拷贝文献摘要还要缴费,既不方便还贵。图书馆明显在用信息不对称的方式创造商业模式。后来我就教同学们怎样在互联网上检索,一是方便,二是如果只要摘要会免费。

  从此,很多人都来找我讨要经验,于是我自己做了个网站,这就是丁香园,因为当时正是丁香花开的时候。

  我们是从医生端入手的,逐渐扩大到企业、患者、保险公司,这一条线走下来,构成了我们今天的布局。

  中国的医生一共有280多万,有200万在丁香园,覆盖了近80%。微信端我们也做了尝试,不仅是对医生提供服务,也对患者提供服务。

  我们不仅满足线上的服务,也探索线下。到现在我们已经做了三家线下诊所,1000-1500平米,专注在社区全科、儿科。

  医生端:平台、互动加数据,做好内容是王道

  我们是怎么做好医生端服务的呢?六个字: 平台、互动、数据。

  首先是平台。平台上最主要的就是内容,这几年做下来有四点心得。

  1、好奇心驱动的重要性不亚于高质量内容的重要性。我们把国际期刊、前沿采访、大牛手术这些最好的内容放上去了,但是发现有时候表现很好,有时候表现一般。按照我们的想法,这些都是高质量的内容,但高质量就一定是好的吗?事实未必如此,好奇心驱动不亚于高质量。

  2、用户不等于目标用户。丁香园上有200万医生,这些人都是我们的用户吗?不一定,要给这些人打标签,描述他们的用户行为和做用户画像。

  如何做用户画像?分两步。第一步,他是谁?通过各种方式,验证这个人到底是不是医生。第二步,获取行为记录。我们看这个用户每天登陆的时间点和时长,经常阅读的内容是什么,搜索关键词是什么。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解读,可以判断出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给医生画完像以后还要分析他的需求偏好,再去制定内容。

  3、数据驱动。每做一次推广,每做一次文章发布,我们都要到后台拿数据,以此建立了数据驱动的服务模式,因为光靠内容是不够的。

  4、提高段位。任何试图教育用户的内容都是低段位内容,高段位的内容是向目标传递你的价值观。

  区别在哪儿?一个是推(Push),我这里有好东西,对你有帮助,所以要推给你。另一个是拉(Pull),茫茫人海中,你一枝独秀地站起来,大家都涌向你。

  第二是互动。在平台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和用户产生互动。用户的收藏、点赞、转发、搜索,这些数据都可以被收集到并结构化,最后作为我们的分析来源。

  在内容制作方面,通过多渠道和乒乓战略,球到哪儿我们就在哪儿,医生在哪儿我们就在哪儿出现。所以我们有PC端,有APP,也有微信,要覆盖多个渠道,不同渠道上的医生行为是不一样的。

  第三是数据。当你有了行为数据并在里面找到相关性之后,你给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广告服务,而是一个精准的数字化营销方案。

  比如你可以和制药企业说,过去两个星期内,两千名江浙沪地区的肺癌的主治医生,他们搜索了什么关键词,看了哪些文章,停留了多长时间,转发了多少次,这些就是数据。具体到个人的数据我们是绝对不碰的,保护隐私是底线。

  患者端:信息、交流和互动,打破医疗服务之冰

  做患者端的时候我们发现非常难,因为我们是医生,对医生的需求比较了解。但患者的需求太多了,除了手术、用药,他们还有很多情感诉求。对于患者的痛点,我把它称之为医疗服务之冰(ICE)。对此,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获取信息之痛:在网上获取信息的手段非常有限,得到的信息也未必全面真实。看病难,求医三千里,挂号三星期,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最后的结果是医患都不满意。

  在此背景下我们发现,患者需要的还是ICE:

  第一,Information,正确的信息:从专业到科普。正确的内容从哪里来?医生。丁香园过去18年间覆盖了中国将近80%的医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内容创作基础。

  之前,丁香园一直面向医生做专业内容;现在,我们面对用户要做科普。我们有一个公众号叫丁香医生,瞄准的用户是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还有一个公众号叫健康头条,目标用户是城市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

  第二,Communication,靠谱的交流。很多人看了信息之后还是觉得没有帮助,需要更深入的交流。我们把这种交流分为两类:一类叫人机互动,一类叫人人互动。

  人机互动:我们做了一个智能查询APP,可以进行简单对话,这是人和设备的对话。人人互动:来丁香诊所就诊和参加线下活动的人,都有机会通过微信和微信群,与我们的医生互动和提问。

  不久之前,我们又开发了一个新项目叫“来问医生” 。医生可以在线向医生付费咨询,由医生定价,且在24小时回复。如果有人想看,支付一块钱就可以看到,有点类似分答。

  第三,Engagement,靠谱的互动。这一部分依靠线下的服务完成,就是分布在多个城市和地区的丁香诊所。

  以上三方面是相互融合的,不能人为地分开,其中的教育、交流、包括线下的互动是持续往返发生的。医疗是整体服务,任何一个单点的突破,都很难带动全局的改观。

  没有高科技也会出现伟大的医生

  台湾有一个医生叫游能俊,他做了一家诊所,十年只看一种病——糖尿病,只有一个医生就是他,下面有20个护士和健康教育专员。

  这家诊所在台湾宜兰箩东镇上,去之前我觉得中国任何一个上点规模的诊所拿出来都轻松碾压它。去了之后才发现,超乎我的想象和认知。

  他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高科技手段,能够看到的都是纸质病例。我问医生你为什么不用电子病例系统?他说台湾的科技太落后了。但就是这样一家没有高科技手段的小诊所,做的事情真的不简单。

  他的护士陪糖尿病患者上街买菜,告诉患者番薯含多少糖,土豆含多少糖,你这顿饭应该怎么吃才科学。他们组织糖尿病患者全台湾三日游,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教育患者怎样在户外保存和使用胰岛素。

  糖尿病分1型和2型,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要打胰岛素。他们的护士陪着学生进校园,告诉学生怎么在教室给自己注射胰岛素,告诉学生别人问你是不是在吸毒的时候怎么回答。我在这家诊所里看到的不是高科技,而是医生的工匠精神和爱心。

  医疗也好,教育也罢,都是被互联网大潮影响后剩下的最后几块堡垒,要有足够的耐心、勇气克服各种障碍,跟行业的小伙伴们一起携手,共同面对各种挑战。

+1

来源:中国商业期刊网 作者:新商业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