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厦门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宏股份”)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这家以“数据为轴、技术驱动”为核心竞争力的跨境社交电商企业,在深交所上市八年后选择赴港双重上市,标志着其资本战略的重大升级。此次聆讯通过不仅意味着吉宏股份即将形成“A+H”双融资平台格局,更折射出跨境电商行业在资本寒冬中寻求突破的新路径。
双轮驱动业务模式:跨境社交电商与包装业务的协同效应
据网经社跨境电商台(CBEC.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吉宏股份的业务布局呈现出鲜明的“双轮驱动”特征。其跨境社交电商业务以独立站模式为核心,通过AI技术优化选品、广告投放及物流流程,在亚洲市场构建起差异化竞争力。招股书数据显示,2024年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3.66亿元,虽受全球消费市场疲软影响同比下降20.93%,但仍占总营收的60.9%。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通过本土化选品与营销策略,在东南亚、中东等市场建立了深层次渗透能力,2024年亚洲市场贡献度尤为突出。
与之形成协同的是其纸制快消品包装解决方案业务。作为中国纸制快消品销售包装解决方案市场的领先者,吉宏股份为食品、饮料、日化等行业提供一站式包装服务,2024年该业务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0.14%,在复杂市场环境下展现出稳健的抗风险能力。这种“电商+包装”的业态组合,既赋予公司抗周期能力,又通过数据互通实现精准营销:包装业务积累的消费者洞察直接反哺电商选品,而电商业务的流量优势则助力包装客户触达终端市场。
技术壁垒构建护城河:AI赋能下的效率革命
在跨境电商行业面临关税政策波动与供应链重塑的挑战下,吉宏股份通过AI技术实现运营降本增效。其自主研发的Giikin系统与GPT等大模型深度融合,构建起“数据+智能算法”的竞争壁垒。例如,电商文本垂类模型ChatGiiKin-6B可针对不同地区市场特性制定选品策略,AI机器人则实现多语言翻译与自动化客服,显著提升跨境交易效率。
这种技术驱动模式在财务数据中得以验证: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1.55%至14.7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激增38.21%至5915.99万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6795.57万元,现金流充裕度与抗风险能力凸显。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毛利率连续三年维持在40%-46%区间,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印证了其差异化模式的盈利能力。
双重上市战略:资本布局背后的全球化野心
选择在此时点赴港上市,吉宏股份的战略意图清晰可见。首先,H股上市将为其打开国际融资通道。尽管公司2025年一季度业绩回升,但跨境电商行业仍需持续投入海外仓建设、IT系统升级等基础设施。港交所平台不仅能提供更低成本的资金,更能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助力其全球布局。
其次,双重上市将显著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作为东南亚跨境社交电商龙头,吉宏股份需要突破地域认知局限,而香港市场的国际投资者基础与信息披露标准,恰好能为其品牌背书。此外,“A+H”架构使其既能享受内地资本市场的估值优势,又能对接海外资金,这种资本弹性在行业整合期尤为重要。
行业变局中的机遇与挑战
吉宏股份的上市进程,恰逢跨境电商行业深度调整期。全球电商渗透率持续提升,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增长迅速,但贸易政策变化、物流成本上升等因素加剧竞争。对于吉宏股份而言,其未来增长需关注三大关键点:
海外仓布局: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海外仓建设,这将直接缩短配送时效、降低物流成本。目前其已在阿联酋、阿曼建立生产基地,未来若能在东南亚核心城市形成仓储网络,将构建起竞争壁垒。
社交电商模式创新:面对Temu、SHEIN等新锐玩家的冲击,吉宏股份需持续深化“货找人”模式。其AI选品系统与社交媒体“信息找人”特性的结合,或是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关键。
包装业务协同:在传统包装领域,公司与中东厂商的战略合作已初见成效。若能将“制造+贸易”的本地化模式复制到非洲等增量市场,将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资本市场的新范式:从规模扩张到效率制胜
吉宏股份的港股上市,或将成为跨境电商行业资本运作的风向标。过去五年,行业经历了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蜕变。企业不再单纯追求GMV增速,而是转向供应链韧性、技术壁垒与现金流健康度。吉宏股份一季度业绩回升,正是其战略调整成效的体现。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重点关注两大指标:一是海外扩张战略的执行效率,包括海外仓覆盖率、本地化团队建设等;二是新业务增长点的培育,如AI技术在包装设计、环保材料等领域的延伸应用。在行业整合期,具备“双轮驱动”特质与资本弹性的企业,更可能穿越周期波动。
吉宏股份的港股上市征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资本突围,更是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升级的缩影。当行业从“流量红利”转向“效率红利”,技术壁垒与资本实力将成为决胜关键。而吉宏股份的“A+H”布局,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出海企业在全球商业版图中的进化路径——从产品输出到模式输出,从资本跟随到资本引领。